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傅5月1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總體上看,疫情擾動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趨勢,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韌性足、潛力大、空間廣的特點。在各項政策的支持下,國民經濟將加快復蘇,實現企穩回升。
對于中國經濟走勢,傅表示,今年以來很多因素超出預期,經濟運行確實面臨不少困難。但是,也應該看到,這些困難是短期的、暫時的。從全年發展情況來看,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的有利條件還是很多的。
傅說,從目前來看,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,復工復產效果逐步顯現。4月中下旬以來,疫情總體呈下降趨勢。在一些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,復工復產也在有序推進。從5月份以來的情況來看,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貨運物流持續恢復,全國發電量等一些實物指標也在向好。
穩定投資增長的作用將繼續發揮,基礎設施和制造業將得到強有力的投資支持。今年以來,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速度加快,可用于基建投資的財政資金相對充足。在到位投資資金中,國家預算內資金增速保持較快增長,有利于基礎設施投資穩定增長。同時,受疫情影響,部分制造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。但各地各部門落實促進工業經濟穩定增長政策,大力推進重大制造業投資項目建設,實施大規模增值稅先征后返政策,也有利于增強企業發展信心。制造業投資的增長仍然得到支持。
消費有望逐步復蘇,網絡消費和升級消費仍將成為消費的重要支撐。4月份,雖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所下降,但隨著疫情的逐步控制,消費回升的步伐將會加快。下一階段,對企業穩崗的幫扶力度將加大,基本就業形勢總體穩定,有利于保障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。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展,部分傳統接觸式消費轉移到線上,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將持續,有利于支撐消費增長。
雖然出口面臨一定壓力,但持續增長的有利條件還是很多的。國際形勢復雜嚴峻,全球疫情和地緣政治沖突相互交織,主要經濟體政策收緊加快,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。4月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1月份的4.4%下調至3.6%。與此同時,國外的生產和供應逐漸增加,增加了中國出口競爭的壓力。盡管如此,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,強大的制造業供給能力,快速適應外部需求變化的能力,以及堅定不移的對外開放,加強與貿易伙伴的互利合作,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,都有利于擴大出口。今年是RCEP實施的第一年,穩定外貿的政策將繼續有效。1-4月,中國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15.4%。
此外,傅表示,今年以來,宏觀調控政策力度加大,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持續發力,稅費組合支持政策有效實施,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,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,加大對困難行業和重點領域支持力度,效果將持續顯現。同時,面對經濟下行壓力,有關方面正在謀劃增量政策工具,加大相機調控,這將進一步穩定宏觀經濟市場。
鄭重聲明: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