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只是想幫個忙。”一個更漂亮的法國女孩騎著“電驢”為居民服務,在春天觀看。
優秀的“業務能力”:英語、漢語、法語、聽、說、讀、寫能力優秀;
熱情的“沖鋒在前”:在社區忙完之后,風雨無阻;
貼心的“驚喜援手”:讓居委會社工一次次感動…
這是瑞金二路街道陜西建設居委會志愿者樂改喜。這個有著一雙堅強、溫柔眼睛的法國女孩,已經在上海參與抗擊流行病的斗爭一個多月了。在為大家服務的過程中,她也感受到了延伸社區和城市的溫暖、團結和美好。
從“虛驚一場”到“越來越順利”
3月19日,對樂蓋希居住的陜建居委會全體成員進行了第一次核酸檢測。“我當時就想幫忙,就去居委會問你們需不需要志愿者。”就這樣,“樂大白”走上了崗位。
萬事開頭難,樂蓋希和他的朋友們也是如此。當時小區居民對疫情估計不足,對相關政策不太了解。居委會只有7名工作人員,卻要面對近2000名居民,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。另外,該小區位于陜西北路、建國西路,與有大門、高層或多層的小區不同。基本上就是沿街立著獨立門的家。“散戶”的特點,讓防疫“戰線”更長。
經過這件事,樂蓋希和他的伙伴們還細化了工作方法:發放抗原檢測試劑盒時,會當面給不知道怎么用的用戶講解怎么操作,怎么反饋。后來工作越來越順利。
更友好的鄰里關系和與上海更深厚的友誼。
回顧抗擊疫情的一個多月,樂蓋希說,她認識了很多鄰居,對社區更有歸屬感。“鄰里關系越來越好,大家都樂于互相幫助。比如我鄰居做了一手好菜,他會送我一份。我用烤箱幫鄰居做好吃的,他送我可樂;又一次任務結束,志愿者給大家送咖啡,很溫暖!”
“我們這里的志愿者有上海人,有外地人,也有我這樣的外地人,但是大家都是團結的。只要居委會在志愿者群里發消息,需要我們,大家馬上就來幫忙。”
樂蓋希在團隊的激勵下,其實一直在溫暖身邊的人。“樂樂真好!”瑞金街道陜西建設居委會社工劉妍說:“我從3月26日開始在閉環區工作。不知道會關那么久,只帶了五天的換洗衣服,四月初天氣很熱。樂樂知道后,拿出自己的新衣服給我穿...每當外地居民在核酸檢測和團購中遇到不清楚的地方,樂樂都主動幫忙翻譯答案。"
蓋·Xi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是因為她在法國上初中時學過中文。她和上海的關系始于2015年。當時她在復旦大學中文系交換了一年,之后輾轉寧波和杭州學習工作,之后回到上海。
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,樂蓋希選擇留在上海。“2020年3月,我在這里開始了騎樓門文化。我們主要組織一些與上海歷史文化相關的線下和線上活動,比如城市漫步、戶外劇本殺、尋寶、公司團建等。”
談及未來,樂蓋希期待疫情早日過去,可以有更多的外國朋友來上海,一起探索這座城市的美好。
鄭重聲明: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